采棉机整机及零部件研发、制造和销售
随着劳动力紧缺、拾花费用的上涨,发展机采棉机成为大势所趋,大多数团场也转变观念开始发展机采棉。对团场来说发展机采棉能带来什么?十团副团长尹树斌以十团为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,去年团场十五万亩棉花全部实施机采,除去其他综合开支及各项损失后,职工减少支付拾花费7700万元,亩增收278元;团场增收80元。可以说,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实现团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。
机采棉是以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农艺、机械、加工清理等环节的互相配套、通力合作,更需要财力的大力支撑。第一师农业局局长王汉全告诉笔者,一台进口采棉机市场价是200万至300万元。而技改一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线需要3000多万元。第一师去年就投入2.1亿元技改六条轧花生产线,这么一大笔钱从何而来?
第一师的做法是,合理调整职工、采棉机和团场3者的利益关系。机采的职工1公斤籽棉给团场交一元的采摘费,按人工采摘费用的40%比例算。每亩地职工可节省500多元。这1元里,由团场每亩给采棉机支付125元,余下的留给加工厂,作为清理加工补偿费。这样,职工获利,采棉机有积极性,团场技改轧花厂也有了资金保障,三方都有利可图。
谋长远:机械化与攻难关双推进,建构兵团棉花产业新优势
采棉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?第一师农业局局长王汉全介绍,机采棉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农艺、农机、加工3个方面。农艺主要突出早,品种要早熟、要适时早播、早打顶、适时脱叶;农机要与农艺相匹配;机采棉对加工环节要求更高,比如进度、水分等。
近期,兵团在第八师召开了棉花机采棉清理加工及秋翻现场会。会上一些单位做了典型发言。从他们发言中可以看出,对机采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各单位都在不断总结经验,对机采棉发展充满憧憬。
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。新疆无霜期短,故要求早熟品种。今年,第一师十二团10万亩棉花全部实现机采。这个团采用适合机采的中早熟品种新陆中28,并适时适温适摘早播,确保了4月苗,5月蕾、6月花、7月桃、8月絮。同时,团场通过科学化调、早打顶,积极塑造适合机采的合理株型,促使棉花早熟,今年可使棉花3级花达到90%以上。
因为无霜期短,所以新疆棉花要提前脱叶。据兵团农业专家说,脱叶质量直接影响机采棉的采摘质量,正确喷施脱叶剂是决定棉花含水、含杂率高低的关键环节,是机采棉各种问题中的“牛鼻子”。
严格采摘质量管理是保证机采棉质量的重中之重。如何严格采摘质量?今年,第一师严格执行七不采标准:即行距不符合66厘米+10厘米的模式的不采,脱叶率达不到90%以上的不采;吐絮率达不到95%以上不采;棉珠倒伏严重的不采;田间清理不彻底的不采;提前回收滴管带的地块不采。第一师十二团还建立了原棉模块信息卡,实行籽棉质量倒查制度,确保籽棉收购质量。
棉花的清理加工是决定棉花质量的关键步骤。在追求早熟、科学脱叶、严格采摘的管理的基础上,植棉团场纷纷在提高加工等级上下功夫。